2012-09-07

聯合大講堂 / 創新應追求精益求精

udn talks 今天登場,工研院知識經濟與競爭力研究中心主任杜紫宸進行專題演講指出,創新並非「新益求新」,而是「精益求精」,還必須符合「可長期維持的獨特性」及「可規模化」兩大特色;面對新興市場大量人口由貧窮走入小康所帶來的商機,台灣應該要思考,我們要發展哪一種創新?年輕人創業要選擇白菜的利潤,還是白粉的風險?

減法治國 讓產業有效率的集中

杜紫宸上午在「udn talks聯合大講堂」以「改變明日的創新思維」為題演講。他指出,台灣最大的限制在自己,政府常出現反淘汰的思想,這對台灣競爭力出現很大威脅。台灣需要思想解放,接受體制內外的競爭,社會應該鼓勵適當的競爭及淘汰,才能不斷優化自身條件。他認為台灣必須要有一個具有偉大思想的領導者,這些領導者能以減法治國,例如讓大學數量適度減少,讓電視頻道整合,讓產業有效率的集中,台灣才可能在全球競爭中,創造出更多更有效且能改變明天的創新思維。
台大生問工作 台積電輸給炸雞排

談及創新,他說了一則故事,兩年前一位台大電機所學生在BBS站批踢踢實業坊po文問網友,他該選擇台積電,每日工作13小時、月領7萬元,或是跟著母親到夜市賣雞排,每天工作5小時月領4萬元?

多數網友選炸雞排。

這故事要思考的是,創新除了應具備可維持、不易被仿製的獨特性,從炸雞排要發展成麥當勞一樣企業,是否有足夠的資源做到規模化?當年輕人想投入一些改變明日的創新工作,應思考是否具備上述兩條件。

他引述李家同曾對創新所下的重要評論,創新是來自「精益求精」,不一定是「新益求新」,國家選擇發展產業或個人選擇工作,都在想要不要選更新的東西,但第一個出現的領先商機,若不具備長期獨特及大規模擴增的能力,這樣的創新是否成為成功範例?

德國精益求精 全球不景氣照成長

以追求精益求精的德國為例,全球不景氣,它卻持續成長,除了具備提供全世界關鍵性技術及設備的條件,這基礎性技術又符合未來30年全球成長最快速的新興市場趨勢。

他認為,台灣缺的不是 new idea,以蘋果系列產品來看,其實是將別人的創新想法解構重組,並整合消費者的需求,加上工匠的藝術,台灣若也能解構重組,並以使用者需求,加以精益求精,再加上工匠藝術,也能做到蘋果在世界上的創新影響力。

【 2012.09.07 聯合晚報╱記者郭玫君、盧沛樺 】


台大電機系畢業生,要去台積電當工程師,還是去夜市賣雞排比較好?年輕人應該追求「白菜的利潤」還是「白粉的風險」?台灣產業創新,應該「新益求新」,還是「精益求精」?工研院知識經濟與競爭力研究中心主任杜紫宸,對「創新思維」提出大哉問。

杜紫宸在聯合報系舉辦的「udn talks 聯合大講堂」中以「改變明日的創新思維」為題發表演講。他在台大批踢踢(PTT)上看過台大電機系畢業生詢問網友意見:出社會後應選什麼出路?他有兩個選項,一是到台積電當工程師,每天工作十三小時,月薪七萬元;另一是跟老媽在夜市賣雞排,每天工作五小時,月薪四萬元。八成五網友贊成他去賣雞排。

「每天賣兩千片炸雞排,跟把炸雞排發展到麥當勞的規模,中間差的就是『創新』。」杜紫宸認為,創新不一定要自己創業,「而是要能改變明天」。他以臉書為例,最早只是大學校園裡的交友網站,但演變到今天的規模,對改變世界影響力而言,何止幾千萬倍。

創新有兩個關鍵要素:獨特到可以防止別人仿製,以及規模化。一九九五年到二○一○年有許多網路創新,但只生存五年就消失,就是因為不能持續產生特色,而被別人模仿、改進。他認為,創新必須讓價值不斷提升。要能做到規模化,靠的是組織、管理、效率上的創新。

杜紫宸不認為創新一定要「新益求新」。「精益求精」從技術、品質、效率等方面創新提升,是德、日產業成功的關鍵。他也以蘋果公司的 iPhone 為例,iPhone 雖年年都推新機,但功能上並沒創新,而是把別人成熟技術,在新的平台上重新組合,「蘋果價值僅來自於依據使用者需求,進行解構、重組,並加上工匠藝術。」

【 2012.09.08 聯合報╱記者李承宇 】

0 Comments:

Post a Comment

<< Home