學者與民代之外
大選結束了,馬蕭勝選後,直接面對人民高度期待的壓力,治國既要長期願景,也得交出短期的成績單,尤其是經濟民生政績。現在對馬蕭而言,組建具執行力的團隊,成了當前最關鍵的工作。
脫離治國經驗八年的國民黨,雖然不乏能言善道的學者專家,熟悉政治操作的民意代表,但面對人民一二年內即須見到經濟、兩岸、教育、交通、觀光的立即改善,馬團隊現在最需要的,莫過於強化執行力。
馬英九在選後記者會中提到:執政團隊應該仿效新加坡,重視廉能。馬特別強調:才德兼具,其中德尤重於才。只是,新加坡之所以成為亞洲經濟發展佼佼者,大膽引用企業高階人才,其實是重要的成功因素。
細讀馬蕭二十一本競選政見白皮書,洋洋灑灑,治國之藍圖,大致已成端倪。但若再加細究比對,其中許多構想與論述,何嘗不是過去十五年早已見諸公開討論之思路?所不同者,僅落實執行與否耳。
回顧扁政府執政八年,不乏啟用知名度甚高之學者與民代,也曾規劃百種以上之政策白皮書。但面對政策執行,學者多陳義、民代重妥協,各級政府早已形成「做假事、說空話」的形式主義文化,這是八年政府效能空轉的致命關鍵。
過去三十年,台灣面對全球經濟激烈競爭,科技產業所以可以突破資源困境,險中求勝,主要賴於經營者之靈活與務實,隨著這些傲步全球的成功經營模式,早已匯集了相當數量的人才庫(talent pool),這批稀世資產,其實是新加坡、香港、中國大陸所艷羨而望塵莫及。這些擅長面對挑戰,但仍積極正面思考的社會菁英,許多人已無個人經濟負擔、年近半百而精力充沛,公眾服務成了他們生命中僅存未實現的願望。
其實台灣政治史上,不乏企業經理人入閣的先例,趙耀東、林信義均曾擔任要職,對台灣經濟發展產生過一定之貢獻。唯近年來,政府體制僵化,本位主義盛行,圖利陰影讓人動輒得咎,退職後防弊大於興利的旋轉門條款,都是讓企業經理人望公職而卻步的重要原因。台灣若要成就亞太地區首區一指的政府效能,實在應該考慮制定特別法律,徵招人才入府。過去已法制化的「行政法人」制度,短期間亦可考慮擴大其適用之範圍。
「士農工商」社會階級之順序,長久存在於受中華文化影響的台灣社會,馬先生出身名校,過往相識無白丁,或許較容易落入學識即能力的推理陷阱,但選舉期間逾半年的民間進駐觀察(Long Stay),應該已能體會政策落實執行的重要性與方法。深盼未來更能從民間(尤其是成功企業中)廣徵經營管理人才,納入內閣成員、政務體系或行政法人,務實推動福國利民之具體方案,爭取四年(八年)最佳執政政績。
(刊登於 2008.04.04 經濟日報 A4 版「名家觀點」專欄)
0 Comments:
Post a Comment
<< Home