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05-08-08

老大,您合格了嗎


老大,您合格了嗎 -- 論 CEO 在企業中應扮演的角色

我喜歡看網路連載漫畫,尤其喜歡老貓工作室的作品。記得看過一則有趣的四格漫畫,標題叫「終極老闆之道」。圖繪一位正值壯年、企圖心強盛的副總,跑去問頭髮斑白的董事長「如何才能做好一位高階主管」,老董事長看著窗外,緩緩地說:終極老闆之道在於「一黑、二黃、三花、四白」。 副總滿頭霧水地問: 「學問真大呀,願聞其詳。」董事長耐心開釋道:「一黑,就是擅長黑箱作業,二黃,要在客戶面前開黃腔,三花,能陪供應商去喝花酒,至於四白,就是當員工要求加薪的時候還會裝白痴。」


兄姊弟三人玩家家酒遊戲,主題是「學校」。哥哥說:我數學成績好,我要演數學老師。姊姊說:我英文好,我來扮英文老師。弟弟聞言大哭:我什麼科目都不行,那我能扮什麼?姊姊連忙安慰他說:沒關係,那你就演校長好了。

這兩則故事道盡一般人對 CEO 的「刻版印象」:擅長交際應酬,可是沒啥真功夫。

施振榮先生多年前在「鮮活思維」一書中,曾經把 CEO 解釋為「娛樂長」﹝Chief Entertainment Officer﹞。讀者看了之後並不能體會其深意,一笑置之。其實這是因為大多數讀者對於 CEO 角色不夠了解所致。

管理學教科書,開宗明義,都會清楚地寫道:「管理者,透過激發他人之意願和努力,完成團隊目標之工作也。」

由是觀之,企業日常流程與職能 ( 研發、財務、行銷、生產 ) 正常運行,實乃功能副總或是營運長( COO ) 之工作,但對於員工、客戶、股東、媒體、官員、經銷夥伴、供應商,這七種人的滿意度維持,卻是 CEO 最重要之天職。

員工是一種奇怪的動物,其天性中,兼含疏懶、畏險、上進、盡責等不同取向的矛盾因子,時而墮落,時而奮發;而其選擇向左抑或向右走,經常僅存乎一念之間。擔任管理工作時間夠長後,大家便能理解:員工額外工作努力,需要靠有效動機之激發,而持續的工作動機激勵,不是薪資之高低,是對團體及領導人之價值認同。

最近很多上市櫃公司發生經營問題,筆者現階段的工作是擔任企業諮詢顧問,因此最近的生意似乎特別好。上個月我去診斷一家公司,企業成立將近十五年,三年前上櫃,產品、市場、流程、成本控制,幾乎樣樣 OK,CEO 更是精明能幹,專業知識豐富。但公司前年卻開始出現虧損。打從進入那家公司的剎那起,我總覺得公司的員工似乎工作得並不快樂。利用老闆不在空檔,面談了幾位基層員工和一線主管,面談中特別要求每個人說說對 CEO 的看法。得到的答案竟然是:「我們老闆非常聰明,和他在一起,他總是讓我們覺得自己很笨。」

當下,我找到了這家企業走下坡的原因。

國內某龍頭企業的 CEO,因為擔心員工不夠努力,經常改變戲碼、增加員工工作項目,一定要把員工操練得疲累不堪、小便黃濁,才覺得是對得起公司、對得起股東。這樣的作法,其實是冒了很大企業風險。因為員工可能持續疲憊而工作品質下降,效率低落,最終造成客戶抱怨的增加,結果得不償失。這種「寧勞不逸」的管理思想,如果出現在對於管理階層的工作安排,企業更可能因為重要決策之延誤或草率,影響整體實質績效,出現事倍功半的現象。

管理學做過無數次實驗,發現如果企業管理者能夠適當放手,讓員工或主管專心做事、集中經營單一產品線,員工可能會做得很好,表現更為出色。可是今天企業常見現象是:CEO 不斷把更多工作加在員工身上,而且這種負擔增加並不是暫時性現象,往往變成常態式的工作內容。很多 CEO 或許認為其幹部能力強、足堪信任,或甚認為主管薪水太高,非要每一高階主管戴數頂帽子,同時兼任幾件重要工作。這樣的作為與思維,其實突顯兩件事:一是 CEO 缺乏為企業引進更多優秀人才的能力,另一則是落入資源失焦的管理陷阱而不自知。

擔任執行長第一件需要學會做的,就是為企業不斷覓才、用才、留才。當然,這個工作並非 CEO 專屬之責任,但企業最高主管絕對應該花更多時間來做這件事。企業的核心價值,主要來自優秀人才的超值貢獻,而所謂的優秀人才或是超值貢獻,並不單指技術或業務,包括客服、後勤、幕僚的優秀程度,都可能影響企業成敗。

很多人會說:要吸引優秀人才,需要公司股價夠高,才有條件讓這些人才甘於為企業所用。然而因為股價吸引而來的人才,往往可能像是野貓,哪裏有魚吃,便往哪裡去。當企業股價榮景不再,或是出現暫時性艱困,這些人才很快四散分飛。因此,企業真正需要發掘、尋找的優秀人才,應該是認同基本價值理念,尚具培養開發潛力 ( 開發完成者價格恐怕已貴 ) 之人才。

很多企業為了節省成本,本諸「一個蘿蔔一個坑」 HR 策略招募人才,遇有職務出缺,老闆必定考慮再三後,方始批示招聘,可是等到經歷招、選、用、訓的程序,幾個月都已經過去,原來出缺職務因為沒人直接負責,導致功能延宕,工作品質降低。其實這是一種很不經濟、不前瞻的思維。三國演義中劉備所以能成其歷史大業,就是因為他能在尚未取得政權之前,即以三顧茅廬真誠,感動諸葛孔明,獲取襄助。一戰之後,盟國為避免德國再起,以條約約束其僅能維持十萬軍隊,希特勒遂決定招募十萬名軍官人才,待嚴格培訓完成後,很短時間內便組成三百萬大軍。

2000年泡沫、及持續發生的產業西進效應,讓台灣社會出現大量閒置的中高階人力。這些人才擔任過企業重要管理職務,雖然較當下年輕族群保守,但大多具備人際溝通之經驗,其實是掌控策略方向,組織建立「執行力」之穩固基石。對於台灣仍具成長空間的集團企業而言,這些關鍵資源是幫助企業更上層樓的重要動力。可惜的是,目前尚未看到知名企業有計畫招募利用這些腦力型經驗人才。

一些大型企業,每年營收動輒增加百億、千億,但值得注意的是,這些企業內部高階人才數量卻未隨相同比例增加,主動自外招募之中高階人才更是鳳毛麟角。這種狀況好比是把一個營擴編成一個師,由原來的營長升上來當師長,連長升成旅長,排長升為營長,固然注重內部默契但未考慮管理經驗,是一項極危險的作法。台灣很多企業不斷地尋找新兵、徵選班長,但卻從未認真去找可以謀略帶兵的韓信張良。

著名的彼得原理指出:組織如不能從外界尋找充份優秀的人才,既有組織內部人才就會隨著組織成長,逐步擢升至一個他「根本不適任的職務」,造成管理危機。

CEO 第二件要做的事,是要學會適時地喊停。這好比一位美女,如果不懂得拒絕的重要性與技巧,可能會為自己招來許多不必要的麻煩。半途喊停的產品或業務,並不代表毫無價值,基於資源配置的相對有效性,企業不需等待甘蔗榨乾方予丟棄。勇敢地喊停,將資源轉移到更有利可圖之部門,是幫企業賺取更多利潤的關鍵。

大家都知道所謂的「80/20」法則:企業 80% 的價值,是由 20% 的營運活動所創造,所以管理者必須牢記:務必將 80% 的企業資源,配置在 20% 的核心企業活動之上。我戲稱此觀念為「資源不對稱美感」。可是,如何能真正做到這件事情呢?就是要選擇放棄。 因此,CEO 不可將自己完全放置在 routine 工作上,應該要時常跳出來,仔細觀察資源分配與價值創造比例,做出喊停的關鍵抉擇。

CEO 其實是極艱難的工作,不僅需要有全方位的管理思維,時時放下身段激勵取悅他人,還必須在不同型式的矛盾衝突中折衝斡旋。譬如:長期發展與短期績效的矛盾、股東意願與員工權益的矛盾、個人發展與公司整體利益的矛盾,都考驗一位 CEO 處事是否公正無私。國際企業對於高階管理者的條件,重視「Integrity」,也就是誠信、操守。清末名臣曾國藩說:看一個人貪不貪心、勇不勇敢,平常是看不出來的,唯有在利益衝突與危險關頭方能分辨。企業的經營過程中,會不斷出現矛盾、衝突,考驗 CEO 的智慧與操守。所謂「風俗之厚薄,繫乎一二人心之所向」。一個企業最後成就出怎樣的企業文化,與 CEO 面對這些矛盾時做出的選擇是極相關的。

很多 CEO 聰明地做出可以避免企業短期風險的決定,但也同時創造了重視短期績效的企業文化。

(刊載於 2005.07.14 電子時報「精英論壇」)

0 Comments:

Post a Comment

<< Home